文|秘籍君
前段时间看到一新闻,一位37岁的博士生毕业回乡后,饭来张口,心安理得地啃起了老。父母催他出去找工作,他却说“我啃老是有原因的”。据悉,很可能是他在学校的一些挫折导致他情绪有变,从而厌世避世。
如今,高学历人士“高分低能”的新闻频繁出现。有些是大学生缺乏生活自理能力,新生开学妈妈跟着铺床铺叠被子的,还有些是遭受考试或者情感挫折就一心求死,抗挫力极差的。这让身为家长的中国父母不禁感到迷茫:尽心尽力地教育孩子要学习好才能有前途,可为什么到最后把他养“废”了?学霸们尚且如此,若是学渣学弱也养成这样,岂不是更没活路了?
其实从根源讲,这样的孩子是在早期被过度“管教”了。从而造成成年后生活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不足。家有孩子,不想把他养成废人,家长要谨记“两不管”原则。
孩子能做到的事不管
中国的家长喜欢过度包办,这从孩子小时候家长喜欢追着喂饭就可以看出来。很多孩子在三岁后入园时,依然不会自己拿勺吃饭,也不会自己穿衣和去卫生间,就是因为家长的过度包办,阻碍了孩子成长的步伐。
很多家长因为分不清“溺爱”和“宠爱”而苦恼,其实这里有个小妙招。家长在想要代替孩子做事的时候,不妨先停下来想一想。“这是我的事,还是他的事?”如果是他的事,再想一下,“这件事在他的能力范围之内吗?他自己能否做到?”
如果能做到,就停下想要代劳的手,让孩子自己做。如果孩子目前还做不到,家长可在代替孩子做事的同时,告诉孩子“看妈妈是怎么做的。先...再...”重复几次后,就可以让孩子试着做了。系扣子、系鞋带之类孩子的事务是如此,让孩子扫地拖地也可以如此。
这样教过之后,孩子的自理能力建立,起码在生活上可以做到自给自足,不会成为“饭来张口、衣来伸手”的“废人”了。
孩子能承受的事不管
不知道有多少家长曾有过这样的一幕:孩子正在学走路,突然不小心摔倒在地,家长见状箭步上前,一边抱孩子一边安慰“磕着了吧,不哭不哭”,本来还好好的孩子见到家长如此紧张,顿时哇哇大哭。
很多家长害怕自己会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,却在不经意间连孩子的情绪承受能力也过度包办了。这种心态简单地说就是“看不得孩子吃苦”。其实,当孩子遇到难题沮丧时,因为要求被拒绝而生气大叫时,因为不适应新环境焦虑不安时,家长没必要赶紧出面帮孩子解决难题,让他们的负面情绪飞一会儿,对他们的抗挫力很有帮助。
要知道,孩子的人生经验不足,很多时候是以“试错”的方式在探索,他也需要有机会和勇气去承担失败后的沮丧和不开心。家长若是孜孜以求去赶走孩子的负面情绪,甚至不惜自己包办或哄笑讨好,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就会因得不到锻炼而变得脆弱,从而在心理上被养“废”了。